
多年来,交易中心积极建立有形建筑市场标准化体系,努力规范各类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和操作流程,完善招标投标相关信息公示制度,开标会、评标会“监督告知”机制,评标专家告知制度、资格后审操作程序和办法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制度,通过科学的运作体系,确保整个招标投标活动交易程序化、管理规范化、监管制度化。
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同时,交易中心一直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中的应用。2008年9月自主研发了计算机自动评标系统和异地远程评标系统,实施施工工程计算机自动评标;监理、勘察、设计、货物采购、其它类等电子评标系统也先后投入使用。目前累计使用电子招投标的工程数量达3000多项;与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重庆等全国20多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异地远程评标合作协议,陆续开通与广州、重庆、长沙、厦门、绵阳等城市异地远程评标,实现各地评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有效破解了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难题。
作为全国较早成立的有形建筑市场,深圳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改革实现了四次重大的制度创新。近年,针对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,我们进行了第四次制度创新,试行“评定分离”,采用定性评审,评标环节与定标环节分离,充分体现招标人的责权统一。推行评标“三公开”,公开评标专家库,公开评标委员会专家名单,公开评审结果,彻底改变以往评标过程完全封闭、严格保密的状态,使得整个招标投标环节完全公开透明。这些改革措施,试行效果良好,也引起了中纪委监察部和省纪委监察厅的高度重视。
经过多年发展,在纪检、监察部门的强力推动下,交易中心从施工、监理招标投标起步,积极延伸服务领域,不断拓展服务功能。目前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类招标项目都进场交易,形成了集建设工程施工、监理、专业与劳务分包、勘察、设计、建材与设备采购、咨询服务、项目代建、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拆除、BT、BOT招标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交易平台。我市建设工程基本实现统一交易平台、统一政策措施、统一监督管理的“三统一”局面。从1998年至今,深圳全市进场投资和国有投资建设工程累计达18000多项,交易金额达6000多亿元,通过进场交易,累计节省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超过600亿元,为深圳工程招投标政策的实施、规范建筑市场、节约政府投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展望未来,交易中心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认真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,积极推进全国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创新试点工作,为全国招标投标改革进行前瞻性探索,在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、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、推动建筑业发展壮大、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更加的重要作用,续写发展新篇章。